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草地遥感监测评估的术语和定义、数据获取与处理、监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成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高寒草地的遥感监测与生态评估工作。
Title: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Alpine Grasslands - DB63T 1564-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B3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564-2017《高寒草地遥感监测评估方法》是一项青海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高寒草地的遥感监测与评估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遥感技术对高寒草地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青海省及类似高寒地区的草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以及生态环境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GB/T 1923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实施本标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
术语和定义
- 高寒草地:指分布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天然草场。
- 遥感监测: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 植被指数:反映植被覆盖度和生长状况的参数,如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监测内容与指标体系
标准明确了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草地面积变化、植被覆盖度、生物量估算等,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例如:
- 草地面积变化监测:通过多时相影像对比分析草地范围的变化情况。
- 植被覆盖度评估:使用遥感影像计算不同区域内的植被覆盖比例。
- 生物量估算:结合植被指数模型预测特定区域内的植物生物量。
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数据处理部分,强调了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包括辐射校正、几何纠正等步骤。同时指出应采用合适的分类算法来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比如支持向量机(SVM)或最大似然法。
结果表达与报告编写
要求最终成果需以地图形式展现,并附带详细的文本说明。报告中应当包含监测结果概览、主要发现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实施建议
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标准还提出了几点实施建议:
- 定期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 加强跨部门协作共享资源;
-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以上是对DB63/T 1564-2017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