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碱茅改良盐碱地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盐碱地的生态修复与改良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kali Meadow Improvement of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615-2017碱茅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碱茅草改良盐碱地的技术要求。以下为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在选址与规划部分,规程强调选择pH值8.5至10.5、含盐量0.3%至1.2%的中轻度盐碱地作为种植区域。要求地块平整,具备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
关于播种环节,规程指出碱茅种子需经过催芽处理后方可播种,最佳播期为春季解冻后或秋季土壤封冻前。推荐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30厘米,播种深度控制在1至2厘米之间,每亩播种量约5公斤。
对于田间管理,规程建议每年进行2至3次中耕除草,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施加有机肥。同时,要定期监测土壤含盐量和pH值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土壤返盐。
此外,规程还明确了收获标准:当碱茅植株高度达到60厘米以上,茎秆木质化程度适中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清理残茬,保护地表植被。
这些内容构成了碱茅改良盐碱地工作的核心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