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犬屠宰过程中动物卫生检验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用犬屠宰加工企业的卫生检验及监督管理。
Title:Hygienic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dible Dog Slaugh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095-2017《食用犬屠宰动物卫生检验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食用犬屠宰过程中涉及的动物卫生检验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检疫与入场检查
标准指出,在屠宰前应对每只犬进行严格的检疫和入场检查。这包括确认犬只来源是否清晰、健康状况是否良好。任何来自疫区或出现异常症状的犬只都不得入场。此环节旨在防止病原体通过屠宰过程传播,保障食品安全。
屠宰前静养
要求屠宰前犬只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静养期,以确保其身体状态稳定。在此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过度刺激。这一措施有助于减少因紧张导致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肉质受影响的风险。
宰前检验
宰前检验是确保犬只适合屠宰的关键步骤。检验内容涵盖外观观察(如毛色、皮肤完整性)、行为评估以及体温测量等。如果发现犬只有发热、脱水或其他疾病的迹象,则需进一步隔离并接受专业诊断。
屠宰过程中的卫生控制
在屠宰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包括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放血处理,并及时清理内脏器官,防止污染胴体。此外,还需对刀具、案板等设备定期消毒,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安全性。
肉品品质检测
屠宰完成后,应对胴体进行感官检查及实验室分析。感官检查主要关注颜色、弹性、气味等方面;而实验室分析则可能涉及微生物限度测试、残留物筛查等内容。只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品上市销售。
以上就是DB22/T 1095-2017中几个核心条款的具体解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食用犬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