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豫南稻田紫云英的种植与利用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豫南地区稻田紫云英的种植与综合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ing and Utiliz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in Paddy Fields in Southern Hen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DB41/T 1346-2016)是河南省针对稻田绿肥作物紫云英的种植与管理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优化稻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少化肥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规定,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稻田作为种植区。在整地时要求深耕细作,耕深应在20厘米以上,并结合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用量为1500至2000公斤。这一要求旨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为紫云英种子提供良好的发芽环境,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后续作物生长奠定基础。
播种技术
紫云英播种的最佳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播种量建议控制在每亩7.5至10公斤之间,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后需覆盖薄土并适度镇压,以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此外,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保湿,确保出苗率。
管理措施
在紫云英生长期间,应定期清除杂草,特别是在幼苗期,杂草的竞争会严重影响紫云英的正常发育。当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可适当摘除顶端嫩梢,促进分枝增多,提高固氮能力。同时,要注意观察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措施,避免造成大面积损害。
收获利用
紫云英一般在次年春季开花前收获最为适宜,此时其生物产量最高,营养价值也最佳。收获方式可以是割草还田或是翻压入土,后者更能直接补充土壤有机质。对于翻压入土的情况,应在收获后立即进行机械作业,将紫云英均匀埋入地下20厘米左右深度,以便快速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
以上内容是对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