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ter Eggplant Production in Solar Greenhouses DB41T 1349-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349-2016《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的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为茄子的高效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
标准中强调,应选用抗寒性强、耐弱光、高产优质的品种。例如,“早丰”、“黑又亮”等品种被推荐用于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这是因为这些品种不仅能够适应冬季低温寡照的环境条件,还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产量潜力。此外,种子质量需符合GB 16715.3的规定,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
育苗
育苗是茄子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标准要求,育苗期一般安排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基质以草炭土与珍珠岩按3:1的比例混合配制,并且要保证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播种前种子需要经过温汤浸种处理,即将种子放入55℃左右的热水中浸泡15分钟,随后冷却至室温后再继续浸泡4-6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灭表面病菌并促进发芽。
定植
当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种植4-5株,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之间,株距则为40-50厘米。定植后要及时浇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同时注意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定植后的缓苗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5℃,以利于新根发育和成活。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肥水管理和整枝打杈两方面。肥水管理方面,建议施足底肥,追肥分多次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中期适量补充磷钾肥,后期增加钾肥用量。灌溉方式可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湿度过高引发病害。整枝打杈则是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品质。一般保留主干上的第一侧枝及其以上的所有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摘除。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防治措施包括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诱杀害虫等;化学防治则需严格按照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执行,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对于常见的茄子病害如绵疫病、褐纹病等,应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喷洒针对性药剂进行治疗。
采收
茄子适宜的采收时期为花谢后20-25天,此时果实已充分膨大且色泽鲜艳。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皮影响商品价值。采收后的茄子应立即分级包装,储藏于0-5℃的环境中,防止腐烂变质。
以上是对DB41/T 1349-2016《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茄子种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严格遵守上述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茄子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