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绵羊高频繁殖调控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绵羊繁育场及从事绵羊繁殖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frequency Reproduction Control of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215-2017绵羊高频繁殖调控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绵羊的繁殖效率。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高频繁殖的概念为在一年内多次发情并成功配种的繁殖方式。这一概念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环境条件”章节中规定了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时长等环境因素对于绵羊繁殖的影响。例如,适宜的温度范围应保持在5℃至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到70%范围内,同时确保每天有14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这些条件能够有效促进母羊的发情周期正常进行,从而提升受胎率。
再者,“饲养管理”部分强调了营养供给的重要性。要求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日粮配方,并且要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喂养量。此外还提到定期驱虫和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羊群健康状态良好。
另外,“发情鉴定与人工授精”环节详细描述了如何准确判断母羊是否处于最佳受孕期,并介绍了采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的具体步骤。这不仅提高了配种成功率,也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最后,“记录与档案管理”指出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配种日期、产羔情况等内容,以便于长期跟踪分析和不断优化养殖策略。
综上所述,《DB15/T 1215-2017绵羊高频繁殖调控技术规程》通过对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发情鉴定等多个方面的规范指导,为实现高效繁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