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aphene 3D Structured Powder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5
国际标准分类号:8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425-2016 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技术》是一项关于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4.1 原料要求
标准指出,用于生产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原料应为高纯度石墨。具体来说,原料中的碳含量不应低于99.8%,并且需要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认其晶体结构符合标准。此外,原料中金属杂质的总含量不得超过0.02%。这一规定确保了原料的质量,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4.2 生产工艺流程
标准明确了生产工艺的基本步骤,包括原料预处理、化学气相沉积(CVD)或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三维构造形成以及后处理等环节。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参数控制,例如CVD法中的温度需保持在800°C至1000°C之间,以保证石墨烯层间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这些细节对于实现高质量的石墨烯三维构造至关重要。
5.1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是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标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应当呈现黑色或深灰色粉末状,无明显杂质斑点,且颗粒大小分布均匀。任何不符合上述描述的情况都将被视为不合格品。这项要求不仅关乎产品的视觉效果,还间接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洁净程度及控制水平。
5.3 导电性能
导电性能是评价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核心价值的关键属性之一。标准规定,在室温条件下,样品的电阻率不得高于1×10^-4Ω·m。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生产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制备技术和严格的品质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密度并优化电子传输路径。
6.1 检验规则
本部分详细说明了如何对成品进行抽样检测以及判定是否合格的具体方法。按照规定,每批产品都应随机抽取至少5个样本进行测试,并依据各项指标综合评分来决定是否放行。值得注意的是,若某一项指标未达标,则整批货物均视为不合格,除非经过重新加工后再次检验合格。
以上是对《DB45/T 1425-2016 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技术》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