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瑶医常用病名的名称和书写规范,以统一瑶医病名的表达方式。本文件适用于瑶医临床诊疗、科研教学、文献整理及相关领域。
Title:Common Disease Names and Writing Specifications of Yao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瑶医常用病名名称及书写规范》(DB45/T 1410-2016)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瑶医药领域中病名的名称与书写方式。该标准对于推动瑶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第一章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瑶医常用病名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以及书写要求等内容。适用于瑶医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及文献资料的编制工作。这表明该标准不仅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涵盖了整个瑶医药行业,为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框架。
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国家标准作为基础依据。这意味着瑶医病名命名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并借鉴了现代医学标准化的方法论,确保了其权威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 3.1 瑶医病名
指根据瑶族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所确立的各种疾病名称。例如,“风寒湿痹”是瑶医对风湿性疾病的一种表述形式。
# 3.2 分类原则
瑶医病名按照病因、症状表现或治疗特点等因素分为若干类别。如按病因可分为外感类、内伤类;按症状表现又可细分为发热类、疼痛类等。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系统化管理瑶医知识资源,便于查找使用。
第四章 病名书写规范
# 4.1 拼音字母开头
所有瑶医病名均应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开头的形式记录。比如“风寒湿痹”的拼音首字母组合为“FHSB”。这样做的目的是统一书写格式,避免因方言差异导致的信息混淆。
# 4.2 中英文对照表
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附录中还提供了中文病名与英文翻译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风寒湿痹”对应的英文名称为“Wind-Cold-Dampness Arthralgia”。
第五章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执行本标准,建议各医疗机构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各项规定。同时鼓励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瑶医病名数据库。
总之,《瑶医常用病名名称及书写规范》(DB45/T 1410-2016)是一部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重要文献。它不仅促进了瑶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标准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