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银花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则、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山银花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f Honeysuckle (Lonicera japon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779-2016《山银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银花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山银花”、“病虫害”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病虫害”是指影响山银花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害虫。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确保了不同地区、不同人员在执行时能够有共同的理解。
防治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应优先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处理。具体来说,这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科学施肥灌溉以及定期监测田间状况等手段。通过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后期防控难度和成本。
综合防治措施
#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的管理方法之一。标准建议采用轮作制度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同时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植物自身抵抗力。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因为杂草不仅是某些害虫的良好栖息地,也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媒介。
#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或机械手段直接去除害虫及其卵块。比如,在发现害虫幼虫期时,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的方式将其消灭;而对于一些钻蛀性害虫,则需要借助灯光诱捕器或者粘虫板等工具来进行捕捉。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较低,因此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方式结合使用。
#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方法。标准鼓励推广使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等来控制害螨类害虫的数量增长;另外还可以引入寄生蜂等自然敌人来抑制鳞翅目害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外来物种之前必须经过严格评估确保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 化学防治
尽管化学防治具有快速见效的特点,但在本标准中对其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首先要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说明配比稀释浓度,并且不得随意增加剂量;其次规定了安全间隔期,在此期间内禁止采摘果实或叶片用于加工生产;最后还强调了轮换用药的重要性以避免产生抗药性现象。
监测与评估
为了保证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规程》还专门设置了监测与评估环节。一方面通过设置固定样点定期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历史数据对比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持续改进和完善整个管理体系的目标。
总之,《山银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