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闸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勘察要求、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及设计计算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水闸工程的地基处理设计。
Title:Design Guideline for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Sluice Ga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996-2017水闸地基处理设计导则》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水闸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地基勘察要求
该标准强调了在水闸地基处理前应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工作。其中明确规定:勘察范围应覆盖水闸主体及其上下游各延伸50米区域,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并需穿透软弱土层至下卧稳定土层不少于3米。这一要求确保了设计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水闸地基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
二、沉降变形控制
对于沉降变形的控制,标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值。根据水闸的重要性等级不同,其最终沉降量与工后沉降速率分别设定了限值。例如,对于重要的水闸工程,要求最终沉降量不得超过20厘米,工后第一年的沉降速率应小于5毫米/月。这些指标有助于保证水闸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避免因过度沉降导致的裂缝或渗漏等问题。
三、复合地基设计
在复合地基设计方面,标准推荐采用多种加固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在深厚软土地基中可以结合使用水泥搅拌桩和砂石垫层。具体参数选择上,水泥掺量宜控制在18%-22%之间,桩长应超过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压缩层厚度。同时,还应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施工工艺的影响,合理安排降水措施以保障工程质量。
四、抗震性能评估
考虑到地震可能对水闸安全造成威胁,标准特别增加了关于抗震性能评估的内容。首先需要根据场地类别确定地震作用效应放大系数;其次应对基础底面以上5倍基础宽度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液化判别;最后还需验算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包括抗倾覆能力和滑动稳定性等。
五、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符合设计预期,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如原材料进场时必须抽检合格率不得低于95%,每道工序完成后均需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施工。此外还特别提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时,需采取有效保温措施防止冻害发生。
六、监测与维护建议
完成地基处理后,标准还给出了长期监测与定期维护的具体建议。包括但不限于设置永久性观测点用于记录地表沉降情况;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以便随时查阅历史数据;以及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等。
以上是对《DB44/T 1996-2017水闸地基处理设计导则》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