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维吾尔乐器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及术语定义。本文件适用于维吾尔乐器的研究、生产、教学、表演及相关领域。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of Uyghur Musical Instru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J84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940-2016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它系统地规范了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分类及专业术语。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乐器分类方面,标准将维吾尔乐器分为弦鸣、气鸣、体鸣和膜鸣四大类。其中弦鸣乐器包括独塔尔、热瓦甫等;气鸣乐器有纳格拉、苏尔奈等;体鸣乐器如卡曼恰;膜鸣乐器则有达卜。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构造特点和演奏方式,例如独塔尔是一种弹拨乐器,具有长颈和圆形共鸣箱,琴弦通常为7根至15根不等。
其次,关于术语定义,标准对许多常用的专业词汇进行了明确界定。比如“独塔尔”,它是维吾尔族最重要的弹弦乐器之一,其名称来源于波斯语,意为“独弦琴”。再如“纳格拉”,这是一种双面鼓,广泛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音色浑厚而有力。此外,“苏尔奈”被描述为一种木制或骨制的双簧管乐器,音调高亢明亮,常作为乐队中的领奏乐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还特别强调了乐器制作工艺的重要性。对于每种乐器,都规定了相应的制作材料和技术要求。例如,制作独塔尔时,要求选用优质木材如桑木作为主体结构,并且要经过精细打磨处理以确保良好的音质效果。同时,对于乐器表面装饰也有严格的规定,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保证美观大方。
总之,《DB65/T 3940-2016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框架,而且通过统一术语增强了行业内交流沟通的准确性,对于保护和发展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