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定程序、指标体系及评定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的质量评定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941-2017《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补充耕地的质量评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方式补充的耕地质量评定。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地域限制。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补充耕地”是指通过人为措施增加耕地面积并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土地。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3. 评定指标体系:标准提出了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条件等多个方面的评定指标。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耕作层厚度等具体指标的具体数值要求,确保了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评定方法:标准详细规定了评定的方法步骤,如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现场勘查等。特别是强调了样品采集的代表性,要求在不同地块按一定比例随机取样,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5. 评定等级划分:根据综合评分将补充耕地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评分区间,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这一划分有助于直观反映耕地质量状况,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6. 评定报告编制:要求评定结束后需编制详细的评定报告,内容应涵盖项目概况、评定过程、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等。报告不仅是评定工作的总结,也为后续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以上内容基于DB36/T 941-2017标准,旨在帮助理解和执行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确保新增耕地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