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米老排种子采收及处理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米老排种子的采收、加工、贮藏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of Syzygium cumin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969-2017《米老排种实采收及处理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米老排(一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采收和后续处理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植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种植区域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和适宜的土壤结构。具体来说,土壤pH值应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米老排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促进健康生长。此外,还强调了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带种植,以防止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2. 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部分,标准指出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建议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并结合追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每次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另外,对于病虫害防治,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
3. 采收时间与方法
关于采收时间的选择,标准提到当米老排果实达到成熟标志时即可开始采收。通常情况下,这发生在开花后的80-100天左右。采收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避免雨天操作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具体的采收方法包括手工采摘或机械割取两种方式,其中手工采摘更为细致,适合少量生产;而机械化作业则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园。
4. 后处理流程
米老排收获后需要经过初步加工才能入库储存。首先应对新鲜果实进行清洗去杂,去除表面泥土及其他杂质;接着进行分级筛选,将不同大小、品质的产品分开存放;最后进行干燥处理,降低含水量至安全水平(一般不超过12%)。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通风散热,防止霉变现象发生。
以上就是对DB44/T 1969-2017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说明。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