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亚洲龙鱼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亚洲龙鱼的观赏鱼养殖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rnamental Fish Culture - Asian Arowa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96-2017《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亚洲龙鱼》是一项专门针对亚洲龙鱼养殖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养殖环境、苗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亚洲龙鱼的养殖水体应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同时,水温需控制在24℃至30℃范围内。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亚洲龙鱼的生理特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当水温低于24℃时,鱼的新陈代谢会减缓,可能导致食欲下降甚至死亡。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苗种的选择是成功养殖的第一步。标准建议选择体色鲜艳、体型匀称、无明显病害迹象的个体作为亲本来源。放养密度方面,每平方米水面不宜超过10尾成鱼,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竞争压力和水质恶化问题。此外,在放养前应对苗种进行检疫,确保没有携带病原体。
饲料投喂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鱼的健康状况。标准推荐使用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并且要保证饲料中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至少40%以上)。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幼鱼阶段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以促进快速生长。
疾病预防
疾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之一。标准强调定期检查鱼群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处理。对于常见疾病如白点病等,可以通过提高水温和使用专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另外,保持良好的水质管理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亚洲龙鱼》不仅涵盖了从基础到高级的多个层面,还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这对于提升亚洲龙鱼的整体养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