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与管线地下病害探测的技术要求、方法、流程及评价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和管线区域的地下病害探测与安全性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ubsurface Hazards under Urban Roads and Pip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99-2017《城市道路与管线地下病害探测及评价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和管线地下病害探测及评价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探测范围与内容:该标准明确指出探测范围应包括城市道路及其两侧一定宽度内的地下管线设施。探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空洞、脱空、地下开挖未回填等病害类型。这些内容的确定有助于全面掌握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状况,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2. 探测方法:标准中提到多种探测方法,如地质雷达法、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例如,地质雷达法适用于探测浅层地下空洞,而高密度电阻率法则更适合于深层结构的检测。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标准强调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要求采用专业的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直观的图像或报告。同时,还要求对异常点进行复核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也增强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4. 病害评价:病害评价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根据探测结果对地下病害进行分类和分级。评价指标包括病害的规模、位置、发展趋势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防止病害进一步恶化。
5. 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设置警示标志、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以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因施工不当引发次生灾害。
以上是对DB11/T 1399-2017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