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抗性水平的评估与研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Soybean Pod Borer in Transgenic Soybeans with Insect Resist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556-2016《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抗性鉴定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用于评估转抗虫基因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抗性的技术标准。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含有Bt等抗虫基因的大豆品种,这些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对抗大豆食心虫的能力。标准明确了其适用对象为转抗虫基因的大豆,而非普通大豆或其它害虫。
抗性鉴定方法
标准规定了两种主要的抗性鉴定方法:田间试验法和室内饲养法。田间试验需要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而室内饲养法则是在人工控制环境中完成。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验证,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试验设计要求
对于田间试验,标准要求设置至少三个重复处理区,并且每个处理区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同时,应设立未种植转抗虫基因大豆的对照区作为比较基准。室内饲养试验则需使用标准化的人工气候室,确保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恒定。
数据记录与分析
无论是田间还是室内试验,都必须详细记录大豆植株上的虫害情况,包括受害叶片数、虫口密度等指标。数据收集后需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通常采用方差分析来判断转抗虫基因大豆是否显著降低了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
抗性评价标准
根据试验结果,将转抗虫基因大豆对大豆食心虫的抗性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敏感四个等级。其中,“高抗”表示几乎无虫害发生;“中抗”表示有轻微虫害但不影响产量;“低抗”意味着有一定数量的虫害出现;而“敏感”则表明该品种无法有效抵御大豆食心虫侵害。
注意事项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比如农药残留、土壤类型差异等可能影响到最终结论的因素。此外,在选择参试品种时要确保其遗传背景清晰,以便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对DB22/T 2556-2016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