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玉米秸秆营养土进行水稻育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营养土并用于水稻育秧的生产过程。
Title:Corn Straw-Based Nutrient Soil Technology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Rice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秸秆营养土水稻育秧技术操作规程》(DB22/T 2530-2016)是一项专门针对利用玉米秸秆制作营养土用于水稻育秧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推广环保型农业技术,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提高水稻育秧的质量和效率。
核心内容解读
# 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原料,需经过充分晾晒和粉碎处理。具体要求是:秸秆长度不超过5厘米,含水量控制在15%-20%之间。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后续发酵过程中能够均匀分解,避免因湿度不均导致的发酵不良或病害发生。
# 二、营养土配比
根据标准要求,营养土的基本配方为:玉米秸秆40%-50%,腐熟有机肥20%-30%,土壤30%-40%。这样的配比既保证了营养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又能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幼苗生长。此外,在实际操作时还需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条件适当调整比例。
# 三、发酵过程管理
发酵阶段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标准强调要保持发酵环境温度在25℃至35℃范围内,并定期翻堆以促进氧气流通。通常情况下,发酵周期为7-10天左右。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气味产生,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腐败变质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 四、播种前准备
育秧盘内填充好预处理好的营养土后,需平整表面并浇透水。播种时按照每穴3-5粒种子的标准进行撒播,覆土厚度控制在0.8-1.2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有效保障种子顺利发芽出土,同时减少水分蒸发损耗。
# 五、田间管理
当秧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即可开始炼苗程序。此阶段应逐渐减少灌溉量,增加光照时间,帮助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另外,在整个生育期内还需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及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不仅可以实现高效利用玉米秸秆资源的目的,还能显著提升水稻育秧的整体水平。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