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呼伦贝尔根茎冰草沙地植被建植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址、整地、播种、管理及验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呼伦贝尔地区沙地植被的建植与生态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stablishment of Rhizome Festuca Vegetation on Sandy Land in Hulunbuir (DB15T 1163-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呼伦贝尔地区拥有独特的根茎冰草沙地生态系统,为了科学指导该区域的植被建植工作,DB15/T 1163-2017《呼伦贝尔根茎冰草沙地植被建植技术规程》应运而生。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规程明确指出在进行植被建植前需要开展详细的调查与评估。其中第六条提到:“应对建植区域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高度以及风蚀程度进行全面勘查。”这是因为根茎冰草对生长环境有特定需求,只有准确掌握这些基础数据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在播种材料的选择上,第七条强调:“选用符合GB 6141标准的优良品种,并且种子纯度不得低于98%。”这不仅保证了种质资源的质量,也为提高成活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关于播种方法,第十二条给出了具体指导:“采用条播方式,行距控制在30至40厘米之间,覆土厚度保持在2至3厘米。”此规定充分考虑到了根茎冰草幼苗的生长特性,有助于形成合理的株行结构。
此外,规程还特别关注了后期管理环节。第二十条提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大水量供给。”同时,第二十五条建议:“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其与目标植物竞争养分。”
最后,规程提倡生态修复理念,在第三十条中要求:“结合实际条件合理搭配其他耐旱植物种类,构建多层植被结构。”这样既能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呼伦贝尔根茎冰草沙地植被建植技术规程》从前期准备到实施过程再到后期维护都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引,对于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