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垄覆膜侧播马铃薯的养分管理原则、施肥量确定方法、施肥时期与方式及田间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采用微垄覆膜侧播技术种植的马铃薯养分管理。
Title:Regulation for Nutrient Management of Ridge-film-covering and Side-sowing Potato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167-2017 微垄覆膜侧播马铃薯养分管理规程》是一项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提高微垄覆膜侧播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关键术语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相关术语的概念,如“微垄”、“覆膜”、“侧播”等,这些基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确保了执行过程中的准确性。
土壤养分状况评估
标准强调了在种植前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性。要求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比例以及微量元素水平。例如,建议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2%以上,这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持续的养分供应。
施肥原则与方法
1. 基肥施用:标准指出,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使用。推荐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并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化肥用量。
2. 追肥时机:对于追肥的时间节点也有明确规定。通常在幼苗期(出苗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追肥,之后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直至植株开花期结束。
3. 肥料种类选择:强调选用高效缓释肥料,减少养分流失的同时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鼓励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施肥。标准建议按照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调整灌溉量及施肥浓度,特别是在拔节期至开花初期需增加水分供给,促进块茎膨大。
病虫害防治与养分管理结合
考虑到病虫害的发生可能影响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标准特别提到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在必要时及时喷洒农药,同时注意保护益虫,维护生态平衡。
收获后的田间管理
收获后还应继续关注土地恢复工作,包括清理残茬、翻耕晒垡等,为下一季作物创造良好条件。此外,提倡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土壤退化。
综上所述,《DB15/T 1167-2017》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细节,而且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素,对于指导当地农民开展高效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