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功率电动机产品碳排放基础数据采集的术语和定义、数据采集范围、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小功率电动机产品碳排放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Title:Basic Data Coll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rbon Emissions of Small Power Motors - DB44T 1942-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942-2016《小功率电动机产品碳排放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小功率电动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基础数据采集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碳排放”、“小功率电动机”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例如,“碳排放”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由于能源消耗、原材料获取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数据采集提供了统一的衡量标准。
数据采集范围
标准指出,数据采集应涵盖从原材料提取到产品最终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这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分销以及使用和废弃阶段。明确这些阶段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遗漏重要环节。
数据采集方法
# 原材料阶段
对于原材料阶段,标准要求记录每种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其来源地。同时,还需收集与原材料相关的运输信息,如运输距离、方式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精确计算出原材料获取过程中的碳足迹。
# 生产制造阶段
在生产制造阶段,需要详细记录生产设备的能耗情况、燃料类型及用量、电力消耗等信息。此外,还应该考虑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细节能够帮助评估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运输分销阶段
此部分强调了产品从工厂运往市场或消费者手中的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测定。包括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如公路、铁路、航空)、优化路线规划以减少里程数,并且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是否环保等因素。
# 使用与废弃阶段
当产品被投入使用后,其日常运作也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比如电机运转所需的电能消耗。另外,在产品达到使用寿命结束时如何妥善处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制定策略时需考虑到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尽量降低填埋造成的污染风险。
数据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所获得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标准提出了多项措施来加强质量管理。其中包括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定期校准测量仪器设备、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最终提交出来的结果真实有效。
结论
综上所述,《小功率电动机产品碳排放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衡量这类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水平。通过遵循上述指南,企业不仅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还能借此机会改进自身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