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原种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亲本选择与质量要求、繁殖技术、去杂去劣、种子收获与贮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大豆原种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Original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478-2017《大豆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大豆原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亲本种子要求、隔离条件、田间管理、收获及贮藏等技术要求。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大豆原种”的概念,即经过严格选育程序获得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群体,用于进一步繁殖良种的基础材料。这一定义强调了原种在品种保持和扩繁中的关键作用。
二、亲本种子要求
标准指出,用于生产的大豆原种亲本种子必须来源于审定通过的品种,并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同时要求亲本种子的纯度不得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超过13%。这些指标确保了原种生产的起点质量。
三、隔离条件
为了防止品种混杂,标准规定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具体包括空间隔离,即与其它大豆品种种植地保持至少500米以上的距离;时间隔离,则要求同一地区不同批次的大豆播种间隔至少一个月以上。此外还提到物理屏障如围墙或林带可以作为辅助隔离手段。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建议每公顷种植密度为30万至40万株之间。同时还提出了科学施肥方案,提倡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氮磷钾比例控制在1:0.5:0.5左右。另外,在病虫害防治上主张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五、收获及贮藏
关于收获时机的选择,标准建议当大豆籽粒含水量降至15%-20%时即可开始收割作业。对于收获后的处理,要求及时晾晒直至水分降到安全水平(一般为12%以下),然后入库保存。库房应具备良好通风条件,并定期检查种子状态以防霉变。
六、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内容外,标准还特别提醒生产者要注意记录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以便追溯查询。同时鼓励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大豆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64/T 1478-2017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大豆原种生产的各个环节,旨在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纯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