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柳1号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盐柳1号在宁夏地区的育苗生产及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No.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柳1号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DB64/T 1199-2016)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盐柳1号的育苗与造林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育苗技术要点
5.1 种子采集与处理
根据标准第5.1条,种子应在果实成熟期及时采收。具体操作为:当蒴果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用手轻轻摇晃植株,成熟的种子会自然脱落。收集后的种子需晾晒至含水量低于8%,并采用密封袋保存于阴凉干燥处。此步骤确保了种子的活力和寿命,为后续育苗奠定基础。
5.2 播种时间与方法
标准第5.2条规定,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或秋季落叶前。播种前要对苗床进行深耕翻土,并施加适量有机肥作为基肥。播种时应保持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这种合理的布局有利于幼苗生长空间充足,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造林技术要点
6.1 栽植密度
按照标准第6.1条要求,造林地的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公顷1100至1500株之间。这一范围既能保证林木有足够的光照和养分供应,又可有效防止过度密植导致的竞争性抑制现象。同时,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适当增加密度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6.2 抚育管理措施
依据标准第6.2条内容,造林后第一年内需定期清除杂草,保持林地整洁;第二年起每年修剪一次侧枝,促进主干生长;遇到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补水,特别是在新栽植的头两年内,水分供给尤为重要。此外,还应对病虫害进行监测预警,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生物防治手段加以控制。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盐柳1号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从种子处理到幼苗培育再到最终成林维护都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对于推广种植盐柳1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