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长途客运场站反恐怖防范管理的总体要求、人员防范、实体防范、技术防范、运行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长途客运场站的反恐怖防范管理工作。
Title: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Part 12: Long-distance Passenger Transport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 679-2016《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 第12部分:长途客运场站》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旨在指导长途客运场站的反恐怖防范管理工作。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人员培训与演练
标准要求长途客运场站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反恐知识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这不仅包括识别可疑行为的能力,还涵盖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流程。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演练,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对能力,确保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措施。
2. 安全检查设备配置
条款中明确规定,场站需配备必要的安检设备如X光机、金属探测器等,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对于行李物品的安全检查应当做到全面覆盖,尤其是加强对危险品和违禁品的甄别力度。这样不仅能及时发现潜在威胁,也能为旅客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
3.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要求长途客运场站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网络,覆盖候车区、售票处及车辆进出口等重点区域。这些录像资料至少要保存30天以上,以便事后追溯使用。此举有助于震慑犯罪分子,并为案件调查提供有力证据支持。
4. 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
场站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反恐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分工以及具体操作步骤。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启动预案,有序组织疏散人群、控制事态发展。此外,还应该不定期地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调整,确保其始终符合实际需求。
5. 信息共享机制构建
强调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例如与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共享情报资源;与周边单位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构建起牢固的社会防线。
综上所述,《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 第12部分:长途客运场站》从多个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针。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各项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反恐防范水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