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秦艽栽培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秦艽的规范化栽培。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ntia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秦艽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栽培技术规程对于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DB64/T 1228-2016《秦艽栽培技术规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秦艽栽培的技术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栽培环境要求
规程中明确指出,秦艽适宜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地区种植。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pH值以6.5至7.5为宜。这一要求确保了秦艽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条件,同时避免了因土壤过酸或过碱导致的生长不良。
栽培方法
规程强调了种子处理的重要性。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播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3月中下旬或秋季9月中下旬,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田间管理
规程特别提到,秦艽定植后要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同时,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应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此外,合理施肥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建议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并结合追肥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病虫害防治
规程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来应对秦艽可能遇到的主要病虫害问题。如发现病害初期应及时摘除受害叶片并销毁,防止病情扩散;对于虫害,则可以采用生物农药或者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同时,规程还鼓励采用轮作制度减少连作障碍带来的风险。
收获与加工
关于收获时间,规程规定当秦艽植株地上部分枯黄时即可采收,通常是在当年秋季。采收后需及时清洗泥土,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2%,再进行分级包装储存。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对DB64/T 1228-2016《秦艽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助于提升秦艽品质,还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