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主要害虫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苜蓿种植过程中主要害虫的调查与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Major Pests in Alfalf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258-2016《苜蓿主要害虫调查技术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苜蓿主要害虫的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调查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调查的主要害虫包括蚜虫、蓟马、潜叶蝇等对苜蓿生长危害较大的种类。这些害虫不仅影响苜蓿的产量,还可能降低其品质。因此,调查时需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害虫,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调查时间和频率
根据标准规定,调查时间应选择在苜蓿的生长关键期,如苗期、开花期和结实期。每个时期至少进行一次调查,全年不少于三次。这种安排有助于捕捉害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节点,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样地设置
样地的选择需考虑地形、土壤类型及种植密度等因素,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标准建议每块样地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并在每个样地中随机布设若干个取样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记录应包括害虫种类、数量以及发生部位等信息。同时,还需记录当时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便分析环境因子对害虫发生的影响。数据分析时,可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预测潜在的危害风险。
防治建议
基于调查结果,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例如,在害虫高发期提前采取物理或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此外,还强调了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合理灌溉、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苜蓿害虫的管理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