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枸杞实蝇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枸杞种植中对枸杞实蝇的绿色防控。
Titl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Lycium Fruit F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211-2016《枸杞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宁夏地区枸杞种植中对枸杞实蝇的绿色防控措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枸杞实蝇”等专业术语的定义。例如,“枸杞实蝇”是指危害枸杞果实的一种害虫,其幼虫主要在果实内部取食,导致果实腐烂或脱落。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靶标。
防控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控过程中应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在必要时结合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措施包括使用诱捕器捕捉成虫。标准建议在枸杞园内设置黄板诱捕器,特别是在每年4月至6月期间,这是枸杞实蝇成虫活动高峰期。每公顷设置不少于30个诱捕器,并定期更换粘纸以保持诱捕效果。
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是该标准的重点之一。推荐使用寄生蜂如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来控制枸杞实蝇的数量。具体做法是在枸杞开花期开始释放赤眼蜂卵卡,每公顷释放量约为5万头,间隔7-10天重复一次,共释放3次。这种方法不仅有效降低害虫密度,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化学防控
尽管提倡绿色防控,但在某些情况下仍需使用化学药剂。标准规定,在化学防控时必须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浓度和剂量施用。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此外,化学防控应在其他防控手段无效时作为最后的选择,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标准要求定期监测枸杞实蝇种群动态。可以通过田间调查记录不同发育阶段的数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评估,评价各项防控措施的实际成效,并据此优化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枸杞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枸杞种植者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枸杞实蝇带来的损失,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