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沟眶象的防治技术措施,包括监测、预防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沟眶象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Rhyncophorus ferrugine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202-2016《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沟眶象的防治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对于保护农业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沟眶象的定义及其危害特性。沟眶象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尤其是林果类作物的害虫。正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确保防治措施有的放矢。
防治原则
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强调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虫情,并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这一原则体现了现代植物保护理念,注重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监测调查
在监测调查部分,规定了具体的调查频率、范围以及记录要求。例如,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普查,并建立详细的田间观察档案。这种系统的监测体系能够有效掌握虫害发生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阶段的虫害情况,标准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 早期预防: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
- 中期控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喷洒或设置诱捕器;
- 后期治理:采用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每种方法都附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技术参数,以保证实施效果。
安全管理
特别强调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个人卫生管理,防止因不当使用化学品而造成健康损害。同时要求所有使用的药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以上是对DB64/T 1202-2016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有效遏制沟眶象的危害,还能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