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柠条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柠条的育苗及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agana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187-2016《柠条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柠条的育苗和造林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育苗准备
标准要求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晒种和消毒。晒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消毒则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此外,还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圃地,并施足基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所需养分。
2. 播种技术
播种时需注意行距与株距的合理安排,一般建议行距为30厘米左右,株距为15至20厘米。播种深度应控制在2到3厘米之间,覆土后要适当镇压以保持土壤湿度。同时,播种后要及时灌溉,确保种子顺利萌发。
3. 幼苗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避免苗木因缺水而枯萎。另外,还需定期除草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对于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采用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4. 造林规划
在造林过程中,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方式,如块状栽植或带状栽植等。同时要考虑地形地貌因素,尽量避开易受风蚀或水蚀影响的地方。造林密度也要适宜,通常每公顷种植约2000株左右为宜。
5. 后期抚育
栽植后的第一年内需要加强管护,包括修剪枝条、补植缺株以及继续做好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到了第二年以后,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抚育措施,比如减少灌溉频率或者增加施肥量等。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款的具体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