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地老虎测报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方法、预测预报和信息传递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农业领域中对黄地老虎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Yellow Cutw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964-2016 黄地老虎测报技术规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黄地老虎的监测预报工作,为农业害虫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黄地老虎的相关术语,如“成虫诱捕器”、“幼虫调查”等。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避免了因概念不清导致的工作偏差。例如,“成虫诱捕器”的定义是指用于捕捉黄地老虎成虫的装置,其设置位置、高度、诱剂种类都有严格要求,以确保诱捕效果。
二、监测点布局
标准规定了监测点的布设原则,要求在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按照一定密度设立监测点,并且要覆盖不同地形地貌区域。具体来说,每个县至少应设置3个以上监测点,每10万亩耕地设置1个固定监测点。这一规定有助于全面掌握黄地老虎的发生动态,提高预测准确性。
三、监测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多种监测手段,包括灯诱法、性诱剂诱捕法、田间调查法等。其中,灯诱法要求使用黑光灯,在傍晚开启至次日清晨关闭,定期收集并统计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性诱剂诱捕法则需选用专用诱芯,悬挂于离地面约30厘米处,每周更换一次诱芯并记录数据。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监测体系。
四、预报发布
标准明确了预报的内容、形式及频率。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以及防治建议等;预报形式可采用书面报告、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预报频率则根据黄地老虎的发生规律确定,一般情况下每7天发布一次短期预报,每月发布一次中期预报,每季度发布一次长期趋势预报。这样做能够及时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五、档案管理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对每次监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归档,包括但不限于诱捕器设置情况、诱捕到的成虫数量、田间调查结果等信息。同时,还要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方便查询与分析历史数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六、培训考核
为了确保监测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标准提出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只有通过考核者才能正式上岗从事黄地老虎监测工作。此举有利于提升整体队伍素质,保障监测质量。
总之,《DB65/T 3964-2016 黄地老虎测报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对黄地老虎测报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有效防控该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