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氨基模塑制品中脲醛树脂材质的红外光谱法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氨基模塑制品中脲醛树脂材质的定性分析和鉴定。
Title: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Urea-formaldehyde Resin Material in Amino Molding Products - Infrared Spectroscopy
中国标准分类号:Y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855-2016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氨基模塑制品中脲醛树脂的红外光谱法材质鉴定方法。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该标准适用于以脲醛树脂为粘结剂的氨基模塑制品的材质鉴定。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专门针对使用脲醛树脂作为粘结剂的氨基模塑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GB/T 6040和GB/T 19117等国家标准。这些引用文件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支持和规范要求,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氨基模塑制品”和“脲醛树脂”进行了明确界定。“氨基模塑制品”是指以脲醛树脂为粘结剂制成的模塑制品,“脲醛树脂”则是由尿素和甲醛缩聚而成的树脂。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框架。
4. 方法原理: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红外光谱图,通过与标准图谱对比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脲醛树脂成分。这一原理基于不同化学物质具有独特的红外吸收特征,能够有效识别特定的化学结构。
5. 仪器设备:需要配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压片模具以及相关的样品制备工具。这些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6.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细粉后,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制成测试样片。此步骤旨在保证样品均匀分布并减少杂质干扰,从而获得准确的光谱数据。
7. 测试条件:设定合适的波数范围(通常为4000 cm^-1至400 cm^-1),扫描次数不少于4次,并保持良好的仪器状态。这些参数设置有助于提高信噪比并减少测量误差。
8. 结果判定:依据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来确认是否存在脲醛树脂。例如,在1640 cm^-1左右出现的C=C伸缩振动峰以及在1500 cm^-1附近的N-H弯曲振动峰都是典型的脲醛树脂标志。
9. 注意事项:强调了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正确处理废弃物等。同时提醒操作人员定期校准仪器以维持其性能稳定。
以上是对DB44/T 1855-2016中关于脲醛树脂红外光谱法材质鉴定方法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