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中内循环式生物厌氧池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生猪养殖场采用内循环式生物厌氧池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Sichuan Local Standard for 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Bio-Poo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Swine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内循环式生物厌氧池技术应用解析》
在TQGCML 3266-2024标准中,关于内循环式生物厌氧池的设计与运行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即对内循环流量比的明确规定。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将内循环流量比从1:1调整为1.5:1。这一变化对于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内循环流量比是指内循环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例。当内循环流量比提高到1.5:1时,意味着每单位时间内进入系统的污水量将有1.5倍的循环水量参与处理。这种改变能够显著增强污泥床的扰动程度,从而改善传质效果,使有机物更充分地与微生物接触并降解。
具体应用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内循环泵的工作参数。首先,在设计阶段就要准确计算所需处理的污水量以及预期的污泥浓度,以此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内循环流量。其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进出水水质指标,如COD、BOD等,以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并据此调整内循环泵的频率和流量,确保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增加内循环流量虽然能提高处理效率,但也会相应增加能耗。因此,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也要注重节能降耗,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设备等方式来平衡两者关系。总之,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正确应用内循环流量比,可以有效提升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内循环式生物厌氧池的整体性能,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