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平原灌区饲用玉米草害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草害种类、防控原则、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平原灌区饲用玉米种植过程中草害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Weeds in Forage Corn in Inner Mongolia Plain Irriga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087-2016《内蒙古平原灌区饲用玉米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针对内蒙古地区特定生态环境下饲用玉米种植过程中草害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草害监测与预警
- 条文内容:规定了在饲用玉米生长周期内,应定期开展田间杂草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的调查,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当杂草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需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 解读:此条文强调了早期发现和预防的重要性。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可以更好地预测草害的发生趋势,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其扩散。例如,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以减少杂草种子库的数量。
2. 物理防控措施
- 条文内容:提倡使用机械除草或人工拔除等非化学手段控制杂草。特别是在苗期至拔节期之间,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 解读:物理方法虽然耗时较长但副作用小,适合用于敏感区域或者有机农业生产中。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时间也可以有效抑制某些类型的杂草生长。比如,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能够增加通风透光条件,不利于喜阴湿环境的杂草生存。
3. 化学药剂的选择与施用
- 条文内容:明确了不同生长期适宜使用的除草剂类型及其浓度范围,并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 解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快速高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安全间隔期以及轮换用药策略以防产生抗药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气候因素如降雨量多少会影响药效发挥情况。
4. 生态调控技术
- 条文内容:鼓励种植覆盖作物(如豆科植物)来改善土壤结构并抑制杂草繁殖;还可以设置隔离带种植高大乔木阻挡外来入侵物种进入农田。
- 解读:这种方法着眼于长远发展,通过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自然平衡。比如利用花生、大豆等固氮能力强的作物替代传统单一作物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肥力还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几率。
以上只是规程部分内容的部分阐述,全面理解和执行该标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确保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