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膜下滴灌青贮玉米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膜下滴灌青贮玉米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age Corn Cultivation under Drip Irrigation with Mul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膜下滴灌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091-2017)是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膜下滴灌条件下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规程要求:
-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
- 土壤耕层深度应在30cm以上,且要达到疏松、平整的状态。
解读: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土壤肥沃意味着含有足够的有机质和养分,这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排灌设施完备可以保证在干旱或雨季时都能提供适宜的水分供应。光照充足则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种子选择与处理
规程要求:
- 应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青贮专用品种。
- 种子播前需经过精选、晒种及包衣处理。
解读: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青贮玉米品种至关重要。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保护环境。种子处理如晒种可以增强种子活力,而包衣处理不仅能防治地下害虫还能补充微量元素,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条件。
播种
规程要求:
- 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4月上旬。
- 每穴播种2粒种子,覆土厚度约3-5cm。
解读:
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春季土壤解冻后气温回升,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双粒播种法提高了出苗率,同时覆土厚度适中既保证了种子与土壤的良好接触又避免了因覆土过厚导致出苗困难的问题。
灌溉管理
规程要求:
- 膜下滴灌系统应提前安装调试好,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灌溉频率和水量。
- 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这三个关键生长期加强水分供给。
解读: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可以在满足作物需水需求的同时节约用水。特别是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这些对水分需求较高的阶段,及时有效的灌溉对于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增加籽粒重量具有重要意义。
施肥
规程要求:
-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料。
- 追肥应结合灌溉进行,尤其重视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追肥工作。
解读:
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保障。基肥主要提供基础营养,而追肥则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状况灵活调整,特别是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这两个快速生长期,适当增加肥料投入可显著提升产量。
病虫害防治
规程要求: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 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
解读:
预防性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等;综合防治则涵盖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生物方法(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以及化学方法(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定期巡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防止病虫害扩散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收获
规程要求:
- 当青贮玉米植株茎叶干枯、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
- 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机械化收割,并将秸秆切碎至一定长度后直接装车运输。
解读:
确定最佳收获时间非常重要,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青贮饲料的质量。机械化收割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原料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便于后续加工处理。切碎后的秸秆更易于发酵储存,同时也便于饲喂家畜。
以上便是对《膜下滴灌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091-2017)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