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的基本要求、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及质量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养护和维修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intenance of Urban Rail Transit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718-2016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轨道系统
5.3.1 钢轨检查与维护
钢轨作为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标准规定钢轨应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纹、磨耗超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对于波浪形磨耗,当谷深达到0.3mm时需要进行打磨修理。这要求运营单位建立完善的钢轨巡检制度,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4.2 扣件系统检查
扣件系统用于固定钢轨位置,保持轨道几何尺寸稳定。标准强调每季度应对扣件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查看螺栓是否松动、垫板是否有损坏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紧固或更换部件,防止因扣件失效导致轨道位移,进而引发列车脱轨事故。
隧道结构
6.2.1 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
隧道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裂缝,影响结构耐久性。标准指出当裂缝宽度超过0.2mm时需采取措施封闭裂缝,避免水分侵入造成钢筋锈蚀。具体做法包括使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裂缝,必要时还需增设防水层。这一规定有助于延长隧道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
6.3.1 防水层维护
良好的防水性能对于保护隧道内部结构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对隧道防水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破损处要及时修补。同时,还应定期清理排水沟,保证雨水顺畅排出,减少积水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接触网系统
7.3.1 接触线调整
接触网是供电给列车的关键设施,接触线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标准要求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需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调整。当发现接触线有硬点或局部磨耗严重时,应及时更换相应段落的接触线,确保受电弓顺利滑行,避免产生电弧烧伤接触线。
以上只是部分重要内容的解析,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相关规定,不断完善养护维修工作,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