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低碳社区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各类低碳社区的评价工作,为社区低碳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Low-carbon Community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71-2016《低碳社区评价技术导则》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指导和规范北京市低碳社区的建设和评价工作。该标准从低碳规划、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技术指标。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低碳规划
条文:4.1.1 社区规划应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合理布局居住区、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社区规划的重要性,要求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交通便利性。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降低居民日常活动中的碳排放量。例如,集中设置购物点、学校等公共设施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长距离通勤,同时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建筑节能
条文:5.2.3 新建建筑应采用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T 50189规定的节能水平,并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
解读:本条规定了新建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并提倡使用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这意味着建筑物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基本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要求,还应在能源效率上有所提升。比如,可以通过优化墙体保温材料的选择、安装高效能窗户以及利用自然通风等方式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利用
条文:6.1.2 鼓励社区内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装置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其装机容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不应低于10%。
解读:此条款旨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对于社区来说,可以考虑在屋顶铺设光伏板或者建设小型风力发电站等形式来获取清洁能源。此外,政府可能会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以支持这些项目的实施。
资源循环利用
条文:7.3.1 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厨余垃圾处理率达到80%,其他废弃物再利用率不低于50%。
解读:资源循环利用是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将部分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例如,厨余垃圾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而塑料瓶、金属罐等可回收物品则需要专门的企业来进行加工再生产。
生态环境保护
条文:8.2.1 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35%,且宜选择本地植物种类为主,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造成生态失衡。
解读: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并增强城市的美观度。因此,在进行绿化时应当注重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品种,这样既能保证成活率又能节约养护成本。另外,还需注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频率,确保植被健康生长。
以上只是对DB11/T 1371-2016部分内容做了简要分析,实际上该标准涵盖了更多细节方面的内容。希望上述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