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地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规范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系统设计、建设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ing of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7.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地技术规范(DB35/T 1568-2016)是福建省地方性技术标准,用于指导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设计、施工和验收。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接地电阻要求
根据标准第4.1条,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这一数值是为了确保在雷击或强电磁干扰情况下,设备能够有效泄放电流,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实际应用中,接地电阻值应通过专业仪器测量并记录,若不达标需采取措施如增加接地极数量或改善土壤导电性等。
接地装置构成
标准第4.2条规定了接地装置的基本组成包括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以及连接件。垂直接地体通常采用镀锌角钢或铜包钢棒,长度不应小于2米;水平接地体则推荐使用热镀锌扁钢,截面积不得低于90平方毫米。所有部件之间应采用焊接方式牢固连接,并确保焊缝长度不少于其宽度的两倍。
防雷设计
依据第5.1条,区域自动气象站应当设置完善的防雷系统。具体而言,应在站房顶部安装避雷针,并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对于传感器等易受雷击损坏的电子设备,还需配置浪涌保护器。此外,在布线过程中要遵循屏蔽和隔离原则,避免信号线路直接暴露在外,以减少感应雷击的风险。
检查与维护
按照第6.1节的要求,新建或改建后的自动气象站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测试,其中包括接地系统的检查。定期维护同样重要,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特别是雨季前后,应及时清理接地装置周围的杂物,防止腐蚀加剧影响性能。
以上内容基于DB35/T 1568-2016的核心条款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