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仙大褐斑病的检疫抽样、症状识别、病原检测及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仙大褐斑病的检疫与诊断。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Narcissus Large Brown Sp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553-2016 水仙大褐斑病检疫鉴定方法》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水仙大褐斑病的检疫和鉴定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水仙花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有效防止病害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条款如下: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水仙大褐斑病的检疫鉴定。这意味着在福建省范围内,所有涉及水仙种植、运输、销售等环节都需遵循此标准进行病害检测。
2. 术语定义:标准对“水仙”、“大褐斑病”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确保各方在同一语境下讨论问题。例如,“水仙”是指属于石蒜科(Amaryllidaceae)水仙属(Narcissus)植物;而“大褐斑病”则是指由特定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3. 样本采集与处理:规定了如何正确采集疑似患病植株样本,并强调了样品保存条件以保持其活性。正确的采样是准确诊断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非常关键。
4. 显微镜检查:介绍了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形态特征的方法步骤。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识别出导致大褐斑病的具体病原物。
5. PCR检测技术:推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来确认是否存在目标病原DNA序列。这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6. 结果判定准则:给出了基于上述实验数据如何做出最终判断的标准流程图。当至少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即可判定为阳性病例:a) 显微镜下发现典型病原体结构;b)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比对后匹配已知病原菌基因组信息。
7. 报告撰写要求:最后还规范了出具正式检疫报告的形式与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检测过程概述、结论以及建议措施等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DB35/T 1553-2016 水仙大褐斑病检疫鉴定方法》的重要条款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