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荆山玉的术语和定义、鉴定特征、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荆山玉原料及制品的鉴定与质量评价。
Title:Jing Shan Jade Ident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207-2016《荆山玉鉴定》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荆山玉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基本要求、鉴定方法、分级和标志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荆山玉”的概念,即产于湖北省荆山地区,以透闪石为主要矿物成分,具有特殊颜色、花纹或工艺价值的玉石。这一定义界定了荆山玉的地理来源和主要矿物成分,为后续鉴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分类
根据颜色特征,荆山玉被分为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五个品种。每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色调范围和质量要求。例如,白玉要求颜色纯正、质地细腻;而碧玉则强调色泽鲜亮、透明度适中。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种类荆山玉的特点。
三、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荆山玉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如密度应在2.95~3.10g/cm³之间,折射率应在1.60~1.62之间,摩氏硬度不低于6.5等。这些指标为检测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技术参数,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鉴定方法
1. 外观检查:通过肉眼观察荆山玉的颜色、光泽、透明度、表面瑕疵等外观特征。
2. 密度测试:采用静水称重法测定样品密度。
3. 折射率测量:利用折射仪测量荆山玉的折射率。
4. 硬度测试:按照莫氏硬度计标准进行硬度测试。
5. 光谱分析:运用拉曼光谱仪对样品进行矿物成分分析。
五、分级
荆山玉的品质等级由颜色、透明度、净度和工艺四个因素综合评定。其中颜色占40分,透明度占20分,净度占20分,工艺占20分。总得分达到90分及以上为特级,80-89分为一级,70-79分为二级,低于70分为三级。这样的分级体系既体现了荆山玉的价值评估体系,也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标志
标准要求每件荆山玉产品都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单位、执行标准编号、生产日期等信息。此外,对于高端产品还应标注相应的等级标识,以便消费者识别。
总之,《荆山玉鉴定》标准从多个维度规范了荆山玉的鉴定流程和质量要求,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促进了荆山玉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