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泊鳙鱼放养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苗种选择、放养密度、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湖泊鳙鱼的生态养殖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ghead Carp Stocking in Lakes - DB42T 1177-2016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177-2016湖泊鳙放养技术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湖泊鳙鱼的放养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放养前准备
1. 放养前应做好水质监测和底泥清理工作。确保水体透明度达到30厘米以上,pH值在6.5-8.5之间,溶解氧不低于5mg/L。
2. 底泥厚度控制在20-30厘米,清除过多淤泥以减少有机质积累,防止水质恶化。
二、苗种选择与运输
1. 苗种规格:鳙鱼苗种全长应大于10cm,个体均匀,无病无伤。
2. 运输密度:每立方米水体装苗不超过500尾,运输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放养。
三、放养密度
1. 根据湖泊面积确定放养量,一般为每公顷放养鳙鱼200-300尾。
2. 同时搭配鲢鱼等其他滤食性鱼类,形成合理的混养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日常管理
1.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适宜的营养水平,避免富营养化现象发生。
2. 设置防逃设施,定期检查网箱或围栏是否完好,防止鱼类逃逸。
五、疾病防控
1.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2. 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使用国家批准的药物,并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六、收获
1. 成鱼规格达到商品鱼标准时即可捕捞上市,通常体长应在30cm以上。
2. 采用科学合理的捕捞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在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符合当地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