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奶牛场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规模化奶牛场的环境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Large-scale Dairy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655-2016《规模化奶牛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是天津市地方标准,为规范化奶牛场的环境监测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监测项目与频率
根据规程,规模化奶牛场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和水质两方面的内容。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以及粉尘和微生物数量。水质监测则涵盖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指标。监测频率要求至少每月一次,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应增加频次。
二、采样点设置
规程明确规定了采样点的位置选择原则:空气监测应在牛舍内不同区域均匀布点,距离地面1.2米高度;水质监测则需在养殖场进水口、出水口及周边地表水体中设立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都需具备代表性,并做好位置记录以便长期跟踪对比。
三、数据分析与评价
对于采集的数据,规程要求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当某项指标超出限值时,需结合历史数据判断是否属于异常波动。同时,还应考虑季节变化、饲养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最终结果须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
四、设施维护与管理建议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规程强调了仪器设备定期校准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出了加强日常巡查制度的要求,确保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例如,在空气治理方面,可通过优化通风系统设计来降低有害物质浓度;而在水资源保护上,则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避免造成地下水污染。
五、应急响应机制
面对突发状况,如发生泄漏事故等情况,规程制定了应急预案。要求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现场处置,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同时,还要做好善后工作,包括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处理等。
综上所述,《规模化奶牛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奶牛场环境监测流程,有助于提升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生态友好型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