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的术语和定义、分级响应、应急措施及组织实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控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Severe Air Pollution - Jili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501-2016 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规范》是吉林省针对重污染天气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应急响应分级
标准规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等级: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每个级别的启动条件和应对措施都有明确规定。例如,黄色预警通常在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超过200时启动,要求相关企业限制生产负荷,加强扬尘控制等。
工业企业减排措施
对于工业企业,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减排要求。比如,在橙色预警期间,重点排污单位需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限产或停产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量较正常水平减少30%以上。此外,还要求加强无组织排放源的管理,如对物料堆场实施全覆盖,防止扬尘污染。
扬尘污染控制
为有效控制扬尘污染,标准强调施工现场应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即施工现场周边100%围挡、裸露场地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运输车辆100%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同时,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频次也需增加,以降低道路扬尘。
机动车限行
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建议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实施机动车限行政策。具体包括扩大黄标车及老旧车辆限行范围,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并在必要时实行单双号限行等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公众防护措施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加强信息发布与宣传工作,及时向市民公布空气质量状况和防护建议。特别是在红色预警状态下,建议学校停课,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组织特殊人群转移避险。
这些内容只是标准的一部分,但涵盖了从工业生产到个人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全面管控策略,体现了吉林省政府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相应措施,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