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废杂铜中镍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光谱法和湿法两种测定方式。本文件适用于废杂铜中镍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Scrap Copper -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H65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815-2016废杂铜化学分析方法镍量的测定》标准对废杂铜中镍含量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以下是部分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在适用范围上,该标准适用于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的阴极铜及阳极铜中镍含量的测定。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通过回收废杂铜制得的铜产品中的镍含量检测。
关于试样的制备,标准要求将样品破碎至粒度小于0.25毫米并充分混匀后缩分至约100克,然后在105℃±5℃条件下干燥2小时备用。这一过程确保了样品具有代表性且处于稳定状态。
测定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仪器工作条件包括波长232.0纳米、狭缝0.7纳米、灯电流2毫安、燃烧器高度5毫米、空气流量9升/分钟、乙炔流量1.8升/分钟。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最佳灵敏度和准确度考虑。
对于溶液的制备,需称取0.2000克样品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硝酸(1+1)约30毫升,低温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5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步骤旨在完全溶解样品并将镍离子释放出来以便后续测定。
标准还规定了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使用镍标准储备液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50微克/毫升、1.00微克/毫升、2.00微克/毫升、3.00微克/毫升、5.00微克/毫升的标准系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吸光度值,并绘制标准曲线。这样做是为了建立镍含量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在结果计算方面,若样品溶液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范围则应稀释后再测,最终结果按公式计算得出,其中A为样品溶液吸光度,B为标准曲线斜率,C为标准曲线截距,m为样品质量。这样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标准强调每批样品至少测定两个平行样,当平行样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要重新测定。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