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及各类别的特征描述。本文件适用于青海地区天然草地资源的调查、评价、管理和保护工作。
Title: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s in Qinghai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513-2016《青海天然草地分类》是青海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青海地区天然草地的分类原则、方法和草地类型的划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分类原则
标准明确了以植被特征为主导,结合地形地貌、土壤条件以及利用状况等多因子综合分类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了草地分类不仅要考虑植物群落本身,还要兼顾影响草地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主要分类体系
根据标准内容,青海天然草地被划分为若干主要类型:
1. 高寒草甸类:分布在海拔较高区域,植被茂密,生产力较强。
2. 高寒草原类:位于更高海拔地带,植被稀疏,种类较少。
3. 荒漠草原类: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度低,耐旱植物占主导地位。
4. 沼泽类:地势低洼积水,植被以湿生植物为主。
每种类型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具体依据其内部结构差异而定。
分类方法
采用样方调查法作为主要手段,通过设置固定样方来记录植物种类组成及其盖度、高度等数据。此外还要求对土壤样本进行分析,以辅助判断草地类型归属。
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天然草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对于编制草地保护规划、指导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科研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是对DB63/T 1513-2016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说明与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