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保障、制度建设、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应急管理及事故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
Title: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535-2016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保障社会福利机构的安全管理。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安全管理制度
该标准要求社会福利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机构需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每位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流程。
二、消防管理
根据标准规定,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并保持其完好有效。同时,机构内应明确划分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员。此外,还应对所有员工开展灭火器使用培训以及火灾逃生演练活动。
三、食品安全
对于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均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禁止购买来源不明或变质的食物;冷藏冷冻食品必须分类存放且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烹饪时要彻底加热以杀灭病菌等。另外,还强调了餐具清洗消毒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清洁。
四、设施设备维护保养
所有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设施设备都必须定期检查维修,特别是电梯、扶手栏杆这类容易造成伤害的地方更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则应及时修理或者更换直至符合安全标准为止。
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社会福利机构还需制定详细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涵盖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当发生事故时,管理层需立即启动预案组织救援工作,并做好信息上报与后续善后处理等相关事宜。
六、健康监测与疾病防控
为了预防传染病传播,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健康监测体系,对入住老人及工作人员实施定期体检制度。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出现,应马上隔离观察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诊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勤打扫清理垃圾杂物,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以上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上它涵盖了更多细节方面的内容。希望上述分析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这一重要的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