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中实体防护与入侵报警子系统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安全防范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
Title:Security Prevention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 Part 3: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ysical Protection and Intrusion Alarm Sub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646.3-201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3部分:实体防护与入侵报警子系统》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实体防护和入侵报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第5章“一般规定”中明确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实体防护和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且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情况。这表明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系统的合法性和技术可行性。
其次,在第6章“系统组成及功能要求”部分强调了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前端设备、传输网络、控制中心以及相关的软件平台等。其中,前端设备如摄像机、探测器等直接面向防护对象;传输网络负责数据的传递;控制中心则集中管理所有信息并作出决策。此外,还特别提到系统应当具备实时监测、自动报警、记录存储等功能,以提高整体安全性。
再者,在第7章“性能指标”里对各项具体性能提出了量化指标。例如,对于视频监控系统而言,要求图像质量达到一定等级,夜间最低照度下的清晰度不得低于特定值;而入侵报警系统的灵敏度也需满足相应标准,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异常情况。这些硬性规定有助于保障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另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维护保养方面的问题,在第8章“维护与保养”中提出定期检查、测试以及更新换代等措施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维护过程中的详细信息,以便日后追溯。
最后,在附录部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指南和案例分析,这对于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参考这些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体系。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第3部分》不仅涵盖了从设计到运行维护各个环节的技术细节,而且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为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