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能源计量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能源计量示范单位的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Requirements for Energy Measurement Demonstration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N10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692-2016《能源计量示范单位评价要求》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能源管理体系
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能源政策和目标,并确保这些政策和目标能够被全体员工理解并执行。此外,企业应当定期评估其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确保持续改进。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根据标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满足实际需求。这包括但不限于电能、热能、燃气等各类能源的计量。每种能源的计量点设置应合理,能够准确反映能源的使用情况。同时,所有计量器具都必须经过法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且要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采集与分析
企业需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系统,确保能源消耗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节能潜力所在,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能耗。此外,还应对历史数据进行长期保存,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审计工作。
节能技术应用
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例如,可以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来优化生产流程中的能源使用;或者通过改造现有设施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同时,也要注重员工培训,提高他们对节能知识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持续改进机制
最后,企业应当构建起一套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这不仅包括内部自查自纠活动,还需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就是对DB34/T 1692-2016《能源计量示范单位评价要求》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