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朴树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苗木培育、栽植技术和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朴树的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ulownia Plantation in Anhu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592-2016 朴树造林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对朴树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朴树的造林活动。其中明确界定了“朴树”为胡桃科属植物,明确了造林地选择应考虑立地条件和气候因素。
二、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造林地宜选择在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25度的阳坡或半阳坡。整地方式推荐采用穴状整地,穴径和深度均为80厘米×80厘米。
三、苗木选择与处理
造林所用苗木应为一年生容器苗,要求苗高不低于80厘米,地径不小于0.8厘米。栽植前需将苗木根系修剪至无病虫害、无劈裂状态,并用泥浆蘸根处理。
四、造林密度与配置
造林株行距建议采用3米×4米或4米×4米,每公顷保留167-250株。提倡营造混交林,可与枫香、银杏等树种搭配种植。
五、栽植技术
栽植时间以春季为主,宜在土壤解冻后尽早进行。栽植时要保证苗木根系舒展,回填土要分层踏实,确保根土密接。
六、抚育管理
造林后第一年要进行2次除草松土,第二年起每年进行1次。幼林期间要适当间伐,保持林分通风透光良好。
七、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对象包括溃疡病、天牛等,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八、采伐利用
朴树一般在15年后开始采伐利用,采伐时要留养更新母树,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涵盖了朴树造林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对于规范朴树造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