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豆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造林地选择与准备、植苗造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红豆树的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mosia pinn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DB44/T 1783-2015)是由广东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豆树的栽培技术,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整地部分,该标准强调了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具体要求包括: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地下水位低于1米。此外,整地时需深翻土壤30-40厘米,并施入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每亩用量为2000-3000公斤。
其次,在苗木选择与处理上,标准指出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苗木。苗高应在30-50厘米范围内,地径不小于0.5厘米。栽植前需修剪掉过长根系和枯枝败叶,同时用泥浆蘸根以增强吸水能力。
再者,关于栽植密度与方法,建议株行距控制在2米×3米左右,每亩种植约110株。栽植时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即先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然后回填一半土并踏实,接着继续填土直至与地面齐平再次踩实,最后轻轻提起苗木使根系舒展。
另外,灌溉与施肥也是关键环节。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一般每隔3-5天浇水一次;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则改为每周一次。每年春季萌芽前后各追施一次复合肥,用量约为每株0.5-1公斤。
最后,病虫害防治不可忽视。应定期巡查林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可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这些细致的技术指导,《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为红豆树的科学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广大林业工作者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促进红豆树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