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污染评定的术语和定义、评定原则、评定指标体系、评定方法及报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的污染评定。
Title:Pollut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ies - Part 1: Nickel Metal Hydride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772.1-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污染评定方法 第1部分:镍氢电池》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镍氢电池在生产、使用和报废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及其评定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相关术语如“污染”、“可回收率”等概念。例如,“污染”被定义为电池在其生命周期内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可能性。理解这些基础术语对于后续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
污染评定原则
该部分强调了污染评定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意味着评估过程需要考虑电池从原材料提取到最终处置的所有阶段,并采用合理的方法来确保结果准确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污染源识别
标准指出,镍氢电池的主要污染源包括重金属(如镍、钴)以及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具体来说,镍氢电池中的金属成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渗入土壤或水体中,从而危害生态环境。
污染程度评价指标
污染程度评价采用了多项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消耗量:衡量生产过程中所需自然资源的数量。
2. 废弃物排放量:指在制造、使用及废弃处理期间产生的废物总量。
3. 毒性物质含量:检测电池内部含有毒性的化学元素浓度。
4. 可回收利用率:评估材料再利用的可能性与效率。
测试方法
为了保证上述各项指标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标准还详细描述了相应的测试流程和技术要求。比如,对于毒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推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先进仪器进行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
基于以上数据,还需进一步预测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这一步骤有助于企业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潜在风险。
结论与建议
最后,标准提出了几点重要的结论和改进建议,鼓励生产企业优化工艺流程以降低污染水平,并提倡消费者正确使用和妥善处置废旧电池。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污染评定方法 第1部分:镍氢电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评定框架,也为相关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它不仅是法规执行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