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海胆人工育苗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亲本选择与培育、受精孵化、幼体培育、稚参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紫海胆的人工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urple Sea Urch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740-2015《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紫海胆人工育苗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亲体选择与培育
标准指出亲体应选择健康、无病害的个体,壳长应在8cm以上。亲体培育池需保持适宜的水温(15℃~20℃)和盐度(30‰~35‰),并定期投喂优质饵料如裙带菜等,确保其性腺发育良好。
2. 繁殖季节与条件
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6月,此时水温适宜且光照充足。标准强调在此期间要严格控制水质,保持溶解氧大于5mg/L,pH值维持在7.8~8.4之间。
3. 幼体培育
幼体培育阶段需要使用经过过滤和消毒的海水,密度控制在每升100个左右。饵料以单细胞藻类为主,每日更换水体至少一次,同时注意防止杂菌滋生。
4. 病害防控
对于可能出现的疾病,标准建议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优先处理,如引入有益微生物群落。化学药物仅作为最后手段,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这些条文构成了紫海胆人工育苗的基本框架,遵循这些规范有助于提高育苗成功率及产品质量。